中药内外合治黄褐斑30例临床观察
来源:暴趣科技网
中Iml民族民间医药 ・临床研究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54・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中药内外合治黄褐斑30例临床观察 肖启露 云南省西畴县人民医院,云南西畴663500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与外用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黄褐斑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O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 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内 外合治黄褐斑能更好的增强血液循环,淡化色斑,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黄褐斑;中药;内外合治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2—0054一O1 2结果 黄褐斑俗称“肝斑”、“蝴蝶斑”,是一种常见于中青 年女性面部的淡褐色色素沉着斑。可分为生理性或症状性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 表现,患者健康情况一般良好…。临床上常采用中药内服 治疗黄褐斑,但配合中药外用效果更加显著。 1资料与方法 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例(%)]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 的60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给予中药内服治疗 的30例为对照组,男2例,女28例,年龄25~43岁,平 均年龄(32.2±1.3)岁;给予中药内服配合中药外用治疗 的30例为观察组,男1例,女29例,年龄26~45岁,平 均年龄(33.6 4-1.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 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药内服。方药组成:当 归、茯苓、栀子、白术、丹皮、益母草各10g,白芍、熟 地、川芎各12g,浙贝母、白芷、丹参各15g。水煎服,每 13 1剂,每次100ml,分3次温服,共服3个月。情志抑 郁、肝郁化火加柴胡、香附、黄芩。脾虚湿盛加薏苡仁、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面部黄褐斑为临床常见病,男女均可发病,以女性最 为多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日:“十二经脉,三百六 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孔)窍”,故面色与内 脏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如情志抑郁、肝郁化火、脾虚 湿盛、肾阴亏虚、瘀血内阻,可使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逆 乱,导致面部色斑的发生。在中药内治的同时配合中药外 用,能更好的增强血液循环,达到通络、活血化瘀,加速 色斑的淡化和消失,进一步提高祛斑的治疗效果。 泽泻、扁豆、白蔻仁。肾阴亏虚加山萸肉,女贞子、旱莲 草。瘀血内停加桃仁、红花。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 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外用治疗,外用药方:白术10g,白及 10g,白芷15g,白茯苓15g,白僵蚕15g,白芍15g,当归 12g。用法:共研末,取20g用水调匀外涂面部,5日1次, 共用3个月。 1.3疗效标准治愈:色斑完全消退,停药在一年以上未 复发者,皮肤颜色基本正常;显效:1,/2以上色斑明显消 退;有效:1/2以下色斑基本消失或颜色明显变淡;无效: 色斑消退不明显或颜色稍变浅 。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I6.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 综上,中药内外合治黄褐斑能更好的增强血液循环, 淡化色斑,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其亮.美容皮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6 [2]李清玲.中药外用与内服结合治疗黄褐斑[J] 四川中医,2006,24 (10):72. [3]周丽娜,张芹.中药内外结合治疗面部黄褐斑98例[J].河北中医, 2002,24(4):272.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4-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 资料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收稿日期:2014.11.25) 中药,而中医将心律失常归为“心悸”、“虚劳”、“怔忡” 等范畴,为气血两虚、血不通络所致。稳心颗粒的主要成分 为党参、甘松、琥珀、三七和黄精,其中党参可益气补中、 养血生津、安神、止惊悸;甘松可醒脾健胃、理气止痛,有 抗心律失常作用;三七为人参属,主补血;黄精可润肺生 津,辅助党参可益气补血。目前,稳心颗粒已广泛用于心律 失常的辅助治疗,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 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快 速性心律失常均有效果其安全性较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 胺碘酮和稳心颗粒用于转复房颤的成功率为86.25%,显著 高于单纯使用胺碘酮组的66.26%,转复成功后定期随访观 察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结果转复成功后1个月、3个月、6 个月观察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 心律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勇,杨宝峰.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1,08:680—686. [2]齐永乐.稳心颗粒对胺碘酮维持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l临床研究 [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7:2968—2969. [3]刘启明,陈丽华,崔永亮,等.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现状与展望[J].心 血管病学进展,2009,02:294—296. [4]金晓东,刘锡强,宋丽娜,等.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SI:65—69. [5]桑旭,张明.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研究及应用进展概述[J].辽 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0:208—210. (收稿日期:201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