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趣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来源:暴趣科技网


五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能力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 2.使学生巩固学过的新知识,对所学的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

3.教方法、抓规律,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从新的视野对知识和有关事物进行再认识,开展新的实践活动。 二、复习重点: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句和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意思。

3.初步学会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比较清楚的记叙一件事。 三、复习内容: 1.基础知识方面。

①生字:要求学会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借助词句或其它方式了解字义;能正确书写并能区别形近字组词。

②词语:着重于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和积累与运用中的成语、谚语、名言等都要求会写,会讲,会用。 ③对于句子的复习,重点是结合课文来做些训练,练习加标点等。这些训练可以在练习的时候进行侧重的巩固。

④课文:着重于阅读能力的提高。积累优美的句段。背诵并默写优美的段落。对于古诗的复习,重点是背诵和默写。对于个别字词的意思要让学生灵活掌握。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以及《积累·运用》的读读背背。

2.阅读、写作知识方面。

①听记练习。这样的训练可以更灵活的进行结合每一次练习题的样式在前面可以加上一篇短文,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属于强化训练。

②课外阅读。积累的古诗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准备好诗歌。课外阅读可以结合每一组的重点训练项目进行有重点的测试和训练。 3.习作训练。

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加以巩固,让学生通过阅读学到的知识来获得方法进行训练。在写好八篇作文的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练笔活动,让每一位同学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四、复习方法:

以单元组为单位复习,注意总结积累复习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能力。

1.多读:对课文的读要按复习目的中的要求靠齐,要求多读利用晨读、课前、课间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发动小组间的竞争,把所有的课文都读熟,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背熟并能默写。多读相关的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积累,能运用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出文章的思想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表达自己怎样的感受。学习平时测验积累词句的经验和方法,积累有效资料的方法,训练自己搜集资料的能力。

2.多写:充分运用学生课下的时间多写。包括读书笔记、日记、习作、书信、建议书,还包括生字、词语、需要默写的课文段落,并能按要求烂熟在心。对于各种作业要注意形式,激发学生的需要和动机,让所有的学生愿意做,乐于做。

3.多练:复习过程就是重复练习的过程,但又不能简单的重复,要把握住学生学习中的盲点和平时教学中的未知领域,有的放矢的进行练习。可以综合学生掌握水平,按照各种题型进行综合性练习,也可以对每一单元的内容进行解剖,结合整册教材进行微观练习。练习要强化其目的,只要练习务必全部掌握。 4.以测促练:复习过程要结合时间和进度对复习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反馈检测结果,总结复习情况,

1

以利于更进一步的复习。

5.重点突破:抓住差生不放松,促进他们的书写、练习、应试能力的提高首先从思想上引起他们的重视,重点突破双基。 五、补差措施:

1.抓住课间和其他有利时机进行思想教育,从思想上改变懒惰和不求上进的毛病。 2.对所学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务必人人对教学目标过关。 六、复习安排:

这学期的复习时间比较紧张,从本周算起复习时间只有三周的时间,分解到七个单元,时间比较紧张。这样来看,复习以宏观复习和微观复习为主比较好。宏观是以整册教材为一个整体,按照分类复习的原则:生字、词语、查字典、句子(课文中的句子、练习用词语造句)、段落(课文中的段落、课外书上的段落)、 听记等内容,按照一定顺序去复习。

对于五年级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阅读和习作的训练,微观复习抓住重点训练项目或教学中学生的难点去复习。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利用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各方面的强化训练。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í xíng kîng zhì qiáo bāo xiá gǔ zhâng míng lì rú ( )( )( )( )( )( ) guǒ xiã jià jiē xì jūn xiào lǜ yîu rãn bào zào ( )( )( )( )( )( ) dīng zhǔ luǒ lù jì mî páo xiào yǐ kào lán gān ( )( )( )( )( )( ) niǔ kîu wàng shâng sì zhī niàng mì pǔ sù mî shuǐ ( )( )( )( )( )( ) yuâ tán pài qiǎn zâng sîng sī liâ fàn wãi jiān yù ( )( )( )( )( )( ) mî mî huā bàn qīng tái lí ba hú diã rǔ zhī ( )( )( )( )( )( ) gān zào lïng yǎ chãng dù wú xī jī fân fù ráo ( )( )( )( )( )( ) kù xíng tài shān chǐ rǔ lì zì gǒng xíng jūn lì ( )( )( )( )( )( ) niàn dāo shuài lǐng wãi lǒng dà kuǎn kã sîu ān wâi ( )( )( )( )( )( ) sì nuâ pãng luàn nà mân chuān dài jiào shîu wēn rïu ( )( )( )( )( )( ) zhàn xuē qíng zhe mî lì tïng gē āi jí fãn mù ( )( )( )( )( )( ) shī tǐ shēng yá lún kuî qì qiáng zì bēi zhuāng shì ( )( )( )( )( )( ) cǎo píng yōu yǎ mï nǐ gē bo shí chen xǐ zǎo ( )( )( )( )( )( ) jiào chē xù shuǐ xián qì jiū fēn shī fu hã xiã ( )( )( )( )( )( ) jǐng chá xù yǔ jūn mào rïng rù yù hán yuâ fēi

2

( )( )( )( )( )( ) qǐ mãng hán xù zhì huì nïng yù bǎo kù yīn yùn ( )( )( )( )( )( ) shā mî qīng xiã jiã jīng shēng chù jiāng shãng fā shì

( )( )( )( )( )( ) qī xī yōu mî yín chàng sī xù diāo sù hùn dùn

( )( )( )( )( )( ) tián jìng chān huo yōu yáng yuâ pǔ mái zàng qì gài ( )( )( )( )( )( ) dàn shēng ēn huì zhī chēng kǎn kě chōng fēng chàn dǒu ( )( )( )( )( )( ) qīng zhù miáo huì cán jí màn bù shǔn xī jiān nán ( )( )( )( )( )( ) jī cāng xǐng wù fán zhí kâ lïng pãi yù píng hãng ( )( )( )( )( )( ) â yùn shū cài bǐ yù shìfàng tuǒ yuán quē xiàn ( )( )( )( )( )( ) yǒng kēng biàn hù jì zǎi hū xiào yán dú hïng máo ( )( )( )( )( )( ) dì tǎn cháo tíng tàn suǒ cí qì sī chïu xī gài ( )( )( )( )( )( ) xuàn yào wēi xiã fǔ lǔ kāi kuî wān yán shū huǎn ( )( )( )( )( )( ) bēng tā tuō lí yùn yù yáng yì jià yù zì háo ( )( )( )( )( )( ) yùn zhì zhē dǎng yán lì jiâ chǐ quán wēi kuài jiã ( )( )( )( )( )( ) míng jì pēn quán dàng yàng shēn qū jiān áo zī rùn ( )( )( )( )( )( ) jí cù xīn xián qīng xī yùn hán qī dài ǒu rán ( )( )( )( )( )( ) jīng xīn dîng pî chãng qiān yíng bǎi yáo yáo yù zhuì ( ) ( ) ( ) jù jīng huìshãn niâ shǒu niâ jiǎo rì yâ jiān chãng ( ) ( ) ( ) sù rān zhù lì jī qíng pãng pài dēng gāo tiào yuǎn ( ) ( ) ( ) zuî wú xì dì qìyǔ xuān áng xiǎng yǒu shâng yù ( ) ( ) ( ) wú jī zhī tán huà xiǎn wãi yí fú lǎo xiã yîu ( ) ( ) ( ) yán zhân yǐ dài yuâ yuâ yù shì lǚ lǚ yōu xiāng ( ) ( ) ( ) jīng tāo hài làng luî yì yú tú pī bō zhǎn làng

3

( ) ( ) ( )

第二——四课时

二、礼貌用词

与人相见说“您好” 问人姓氏说“贵姓” 问人住址说“府上” 仰慕已久说“久仰” 长期未见说“久违” 求人帮忙说“劳驾” 向人询问说“请问” 请人协助说“费心” 请人解答说“请教” 求人办事说“拜托” 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人方便说“借光” 请改文章说“斧正” 接受好意说“领情” 求人指点说“赐教” 得人帮助说“谢谢” 祝人健康说“保重” 向人祝贺说“恭喜” 老人年龄说“高寿” 身体不适说“欠安” 看望别人说“拜访” 请人接受说“笑纳” 送人照片说“惠存” 欢迎购买说“惠顾” 希望照顾说“关照” 赞人见解说“高见” 归还物品说“奉还” 请人赴约说“赏光” 对方来信说“惠书” 自己住家说“寒舍” 需要考虑说“斟酌” 无法满足说“抱歉” 请人谅解说“包涵” 言行不妥“对不起” 慰问他人说“辛苦” 迎接客人说“欢迎” 宾客来到说“光临” 等候别人说“恭候” 没能迎接说“失迎” 客人入座说“请坐” 陪伴朋友说“奉陪” 临分别时说“再见” 中途先走说“失陪” 请人勿送说“留步” 送人远行说“平安”

三、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1、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词语表达的意思填空 A.神( )奕奕 容光( )发 精神抖( )

这三个词都是形容人的精神风貌,只是反映的角度不同。其中( )是从面部表情显示出人的精神旺盛;( )是从人的面容光彩看出人的身体健康,精神振奋;( )是从的外貌、动作看出人的精神振作、情绪高涨。

B.目不转( ) 赏心( )目 眼花( )乱

这三个次都有“看”的意思,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其中( )表示看的东西多而混杂;( )表示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 )表示看得认真专心。 2、把下面句中画“ ”的部分概括成一个恰当的成语。 1)他心神不安,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坐在那儿。( ) 2)丁老师冒着很大的风和很大的雨到我家走访。( )

3)蔺相如语言严正,道理正确、充足,迫使秦王交回了和氏璧。( ) 4)以前我和爱尔莎那段交情完全不存在了。( )

5)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全国人民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 3、成语接龙

1)战天斗地----( )----( )----( )----( ) 2)海阔天空----( )----( )----( )----( ) 3)功德无量----( )----( )----( )----( ) 4)入木三分----( )----( )----( )----( ) 5)生死存亡----( )----( )----( )----( ) 4、照样子,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每空至少写2个。

1)三鑫的学习生活是多么美好!在课上,我们有时认真听讲,有时热烈讨论,有时积极发言„„如:聚精会神、( )、( )、( )„„

4

2)在课外,我们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很多寓言故事„„如:亡羊补牢、( )、( )、( )„„

3)最近,我们五年级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滚蛋比赛、篮球比赛„„激烈的比赛场面让我记忆犹新。你能写出几个描写比赛场面的成语吗?如:热火朝天、( )、( )、( )„„ 4)这个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生活,老师关心我们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又浮现在眼前,使我们对老师充满感激之情。你能写出几个赞美老师的成语吗?如:诲人不倦、( )、( )、( )„„

5、请各用一个成语替换下面语段中加横线的部分,使语言更精练。

生活就像一条千回百折的小溪,需要我们有无论经受多少挫折都决不退缩①的勇气。生活像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宽恕那些蹉跎岁月的“玩看”者。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跋涉,一切幻想都是非常空虚不切实际的②。生活中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悦、恼怒、悲哀、快乐③。我们要踏着青春的脚步,快快追赶,追赶属于自己的生活,做一个勇敢的不断向前奋进④的开拓者,争得青春无悔!① ② ③ ④

6、本学期我们诵读并积累了大量成语,如关于“看”、“仪表”、“四季”的成语等等,请把这些成语对号入座吧。

1)情况已经到了极危险的地步,他却( ),毫不惊慌。 2)这里是经济开发区,各种车辆( ),一片繁忙景象。 3)故宫博物院有许多( ),那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4)老师循循善诱的开导,让我( )。

5)不论是( ),还是寒风凛冽,他总是按时把牛奶送带居民家里。 6)爷爷虽然年近古稀,但他仍然( ),精力充沛。 7)天安门前观看升旗的人们来自( )。

8)天空( ),地上( ),那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7、根据场景填写成语

刘翔又一次获得了110米栏冠军,赛后,记者采访了刘翔。 场景: ①(人多)的体育场。

记者:刘翔,你好,赛场上的你 ② ③,你夺冠后中国观众们 ④ 。请问,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刘翔:我此时 ⑤,感谢孙海平教练的 ⑥,也感谢全国观众的 ⑦ 。

记者:这几年,国际尿检小组一直对你跟踪检查,说你有服用兴奋剂之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刘翔:这些纯属 ⑧,让我们用事实说话吧。

记者:谢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希望你 ⑨, ⑩ 。 8、读下面一则笑话,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从前,有一个县官离任时,老百姓送给他一块“功德匾”,上面写着“四大天地”。县太爷很高兴,很想炫耀自己,就对送行的人说:“我在任多年,并无多大成绩可言。今天你们赐给我功德匾,实在是厚爱。请告知一下‘四大天地’的具体内容。”有人回答:“太爷上任呀,( );太爷在任呀,( );太爷办事呀,( );如今离任呀——”众人高呼:“( )!”然后一哄而散。那县官呆若木鸡。<谢天谢地、惊天动地、昏天暗地、花天酒地>

第五——八课时

四、句式训练

5

(一)、按要求写句子。 1、改变词序,意思保持不变。

(1)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到罗甸。________________。 (2)雨从早到晚哗哗哗哗地下个不停。______________。 (3)那些来南京的客人都很热情。________________。 (4)这几道题你全没有做对。__________________。 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_________。 (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_______。 (3)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_________。 (4)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____。 4、把直接引语改成间接引语。

(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___。 (2)山姆握着珊迪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你的。”_______。 (3)告诉我:“要是星期日下雨,我们就不去看电影。”___。

(4)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 对我说:我今天晚上要加班,你自己烧晚饭吃吧。_______________

(二)、照样子写句子。

1、例:推开门走进教室。___________。

2、例:夜空的繁星,仿佛碧波上撒满的宝石。________。 3、例:井冈山是中国的摇篮。_____________。 4、例:敌人使用了燃烧弹,邱少云的周围成了一片火海。___。 5、例:天空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____________。 (三)、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不能不讲一点文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的经过你不是不清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应当不参加集体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本书太有价值了,你不能不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把下面的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1.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真叫人为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以文明用语的要求,将下列话换个说法

1、喂,妈,今天开学了,快给钱。______________ 2、奶奶,学校号召我们捐款救灾,快给我五元钱。__ 3、喂,老头,把锄头借我用一下。______________ 4、小红,把窗关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十课时

五、古诗复习

1、填空,并判断下列诗句分别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填在括号内。

(1)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 ( )出墙来。 ( )(2) 儿童急走追( ), 飞 入 菜 花 无 处 寻。 ( )(3) ( )无穷碧, 映 日 荷 花 别 样 红。 ( )(4)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 ) 红 于 二 月 花。 ( )(5) 千 山 鸟 飞 绝, ( )人 踪 灭。 ( )2、写出谚语的后半部分

5)妈妈6

书山有路勤为径, 。 读书破万卷, 。 良药苦口利于病, 一年之际在于春,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 路遥知马力, , 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 3、对对子 攻对 ,强对 ,黑暗对 ,排山对 , 火热对 ,暮色对 ,送落日对 , 铁肩担道义对 , 4、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东南西北八方永泰 下联: 上联:山清水秀风光日日丽, 下联: 上联:松竹梅岁寒三友, 下联: 上联:千年老树为衣架, 下联: 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下联: 5、根据情景,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诗句谚语

(1)小明遇事总爱刨根问底、穷追不舍。妈妈说:“你这孩子,总是喜欢 ”

(2)一走进公园,姐姐看到了许多即将开放的荷苞,亭亭玉立,令人喜爱,张口吟出:“ , ”。当她又看到了满池盛开的荷花时,又张口吟出“ , ”。

(3)“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不错,正如一句诗“ , ”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

(4)、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 。

(5)、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6)、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表达这样感情的诗句有:《 》中的“ ”;《 》中的“ ”

(7)小明很贪玩,老师总是引用 “ , ”,教育他要趁年轻,好好学习,不要等到老了一事无成,只留下悲伤。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 代诗人 。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诗中主要抓住了 、 、 、 等景物,表现了变化之快,动态之多,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请你默写出来 , , , 。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是 代诗人 的名篇。这首诗描写的也是 季的景色。诗中主要抓住了 、 等景物,表现了晴天西湖的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壮阔美。请你默写出来 , , , 。 7

第十一 ——十二课时

七、修改病句 强化训练 (一)、词序颠倒。 1.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

2.我把两件新旧毛衣送给灾区的小朋友。 3.这个深深有趣的想法印在我心里。 4.我们进行了讨论并且听了老红军的报告。 5.英法联军侵占了北京,焚毁并洗劫了圆明园。 (二)、用词不当,搭配不当。

1.乌云和大雨一起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2.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3.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算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4.我在区运动会上,为学校争得了名誉。 5.有没有好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6.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事业。 7.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令。

8.“六一”节那天,同学们穿着新艳的衣服和红领巾到学校参加庆祝活动。(三)、成分残缺。

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赢了齐威王。

3.老师讲了孔繁森救助藏族孤儿。 4.战斗英雄邱少云的事迹鼓舞我们。 5.战场上短暂的安静。

6.经过普法教育,使群众的觉悟普遍提高了。

8

(四)、指代不明。

1.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 2.小丽和小华一起去上学,她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 3.张文和王勤约定一起在自己家做作业。

4.王晶和潘影约定,星期六下午她到她家去打羽毛球。

5.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五)、前后矛盾。

1.老师详细而又简略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2.春天,稻田上长满了菜、西瓜、大米。

3.上星期日休息,我们班全体同学游览了北海公园。 4.小明感冒了,昨天发了一夜晚高烧。 (六)、重复罗嗦。

1.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2.我们全校师生和校长都参加了拔河比赛。 3.我有一条很红的鲜红的红领巾。

4.中秋节的晚上,我望着天空中的月亮,天空中的星星。

5.春天,路两旁栽上了绿油油的绿树。“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七)、逻辑混乱。

1.幼儿园经常给我们吃哈密瓜、西瓜、苹果、西红柿等水果。 2.学校的体育室摆满了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体育器材。 3.奶奶家养了许多鸡、鸭、鹅、牛、马等家禽。

4.昨天,参加国庆节联欢会的有工人、农民、小学生、、青年等。 5.我的家乡是广东中山人。 6.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9

7.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 8.《海上日出》的作者是巴金写的。

第十三 ——十四课时

八、课文内容填空

1、本学期,我们要养成____________的良好习惯,比如说参观军营、____、____等等,都可以学到语文。

2、默写展现少先队员植树劳动场面的小节:

3、“花儿和儿童一样,在____,就会________,以________,舒展出________,使出________。”这段话出自____写的《 》。 4、《游园不值》中描写盎然春意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宿新市徐公店》中写儿童活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5、____年__月__日,________发射成功,____执行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6、火星和地球是一对“孪生兄弟”,同样有________,同样有________,同样有________,同样是________。

7、______也称克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比如________。

8、起初,琴声______,有如山泉从幽谷中______,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________,他爱那________,他爱那________,他爱那________。

9、郑和率领船队出洋____次。

10、司马迁用了__年时间,完成了一部___万字的辉煌巨著——《 》。 11、秦兵马俑不仅______,而且______、______。

12、半学期来,课文中的许多人物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海伦·凯勒______,阿炳______,郑和______,司马迁______。

课 文 内 容 填 空

1、本学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 和 。“生活处处皆语文”,比如说参观军营、 、 、 、 等等,都可以学语文、长见识。 2、 一路春风, 一路欢笑,向 进军,春光 我们双脚。 3、 的荒山,如今已 ,当风儿吹过的时候,便 。 4、小鸟抖动 ,来这里 ;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快活得 。

5、山下的河水不再 , 的碧波 。待到金色的秋天,我们把丰收的果园 。

6、默写展现少先队员植树劳动场面的小节:

7、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 淡红的花,这繁花从 开到 ,不留一点儿 ,阳光下就像几座 „„

8、春光,竟会这样地 ,这样地 !它把一冬天 、 ,都尽情地 !

9、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 ,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 地,以

10

的生命力, 出新鲜美丽的 ,使出 。

10、《游园不值》: , 。 ,

。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值”意思为 ,“怜” 意思为 ,“印” 意思为 ,“扣” 意思为 。

《宿新市徐公店》: , 。 ,

。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径”意思为 ,“走” 意思为 。 11、 年 月 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太空飞行器 发射成功, 执行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12、他想起了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 , , , „„

13、起初,琴声 ,有如山泉从幽谷中 ,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 ,在 ,在 。

14、 , ,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 而又 , 而又 。阿炳用这 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 ,他爱那 ,他爱那 ,他爱那 „„ 15、司马迁用了 年时间,完成了一部 万字的辉煌巨著——《 》。我们熟悉的 、 、 的故事,在这部著作中都有生动的记载。 16、秦兵马俑不仅 ,而且 、 。 17、《七律 长征》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长征图”:腾越 ,疾跨 ,

巧渡 ,飞夺 ,喜踏 ,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这首诗以:“ , ”开头作为总起,其中“ ”一词概括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种种困难,而“ 、

”两个词则写出了红军对待困难的态度,全诗中能够表现出这种乐观向上态度的词语还有 。

18、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 ,飞向 ,飞向 ,飞向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 。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 ,看到了 ,就像看到了 。

19、《清平乐 六盘山》: , 。 , 。 ,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

, 。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这首诗把“黑云”比作 ,把“白雨” 比作 。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 。

, 。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径”意思为 ,“走” 意思为 。“无穷碧”写出了莲叶 ,“别样红”写出了荷花 。 21、月亮出来了,安详地 。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 。江两岸, 、 和

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 , 。月光为它们 „„

22、它们大都是 ,有的排成数百米的长队,有的围成巨大的 , , 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22、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 ,又像

;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 , ,很快找到自己 ,与 。

11

23、看,这几只刚刚 ,那几只又马上 。它们的羽毛全变成 ,多么像 !

24、树林内外, , , ,似 。如 ,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 。

25、冰心借用改过后的诗句“ , ”来说明追逐儿童的脚步,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表达了她对孩子们的深深的爱。 九、第十册期末复习系列之一:课内阅读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用横线划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 比作 ;把 比作 。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2.文中哪个词语是表示人多?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人多的成语? 、

(至少写出2个)

3.你认为儿童还会是什么?仿写句子。(2分)

例:儿童是花朵,在春天的感召下会欢畅活泼地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

儿童是 , 。 儿童是 , 。

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1、“对,就是开得旺!”这句话中指什么开得旺?从哪儿看出开得旺?(2%) 2、“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自己”指谁? “别人”指谁?(1%) 3、花儿同儿童什么地方一样?(2%) 4、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出冰心奶奶怎样的思想感情?(2%) 迈进后园,(蜡 腊)梅开得正盛(sheng cheng),几(ji ji )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用“ ”和“ ”线分别画出描写梅花颜色、形状的句子。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早”字的来历,并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1、“寒风凛冽”是表示天气寒冷的词语,请你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 、 、 。

2、“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3、“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这里省略号的作用是( ) 4、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1. 从这一小节中,你感受到什么? 。(2分)

3、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12

2.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壮观景象的词语? ; (1分) 3.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这一天,

飞船载着航天员 首次飞行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 。读到课文中“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时,我心里 ;读到“飞行正常”、“发射成功”时,我

。读完全文,我心里感到特别的 。(3分)

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以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就否需要太多快的速度。在太阳的照耀下,火星表面的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很快就取得了足够的热量,达到能够脱离火星的速度而一去不复返。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这样,虽然彗星和陨石能给火星带来大量的水,但很快都被火星气体裹挟着逃向太空。

1、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缺点( ) 汇聚( ) 接连不断( )

2、 联系课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 .....3、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是指 4、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用一句话回答。

一只蜜蜂要酿出1千克的蜜,( )需要来回飞行30万千米,吮吸1200万个花朵的汁液,( )每次采集归来,还要把汁液从胃里吐出来,再由另一只蜜蜂吸到自己的胃里。如此吞吞吐吐120次到340次。但这时吐出的蜜还有大量水份,不适宜储藏。蜜蜂( )不断地鼓翅扇风,( )使水份蒸发掉,最后变成浓稠的蜜。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这段话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

3、请你用4个字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4、请你写出你读了这段话的体会:

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于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1、“如饥似渴”的意思是 。请用“ ”画出海伦如饥似渴学习的语句。

2、从 、 等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沙利文老师对海伦的关爱。请用“倾注”这个词,写一句对沙利文老师表示敬佩的话:

3、这个片段主要讲了 。 4、看到海伦这样学习,你想到了哪些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地?请写下来。(至少4个)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到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说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1、“他想起了师你说的话”,指的是 2、这个片断对月色的描写非常美,请你写两句描写月色的古诗词: 3、片段结尾的省略号表示: 5、写两句赞美蜜蜂的古诗:

4、阿炳之所以能从泉声中听到 、 、 、 ,是因为 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

13

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xián xuán)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__________,_________。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怀念 ,在思索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dǎ.nɡ dān)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对___ 。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2% 2、在短文划横线处填空。7%

3、联系全文,想想阿炳有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2%

然而这次远航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了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1、按要求摘抄短文中的句子:

(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请写下来。

(3)表现郑和等人的不畏风浪的句子: 2、本段中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

3、郑和的这次远航遇到了哪些凶险?先用“ ”在文中画出来。再用“不但„„而且„„”写下来。

他想:“人总是 ,有的 ,有的 。我如果 ,不是 ?我一定要 !” 在这段心理描写中,作者连用了两个“一定要”,表现了司马迁 ,说明他是一个 的人。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

13

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

部 。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 ,是他用 写成的。”这段话中,“前无古人”的意思是 。

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是因为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在“□”里填上标点。 2、用“ 的是 ”画出司马迁的“飞来横祸”,用“ ”画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句子。 。司马迁“悲”的是 ,“愤” 。 、 ,死得比鸿毛还轻的人物有”这句话 14

、 。 ,文中表现他“悲愤交加”的词语是 3、“悲愤交加”的意思是 (2)表现海上风浪险恶的句子:

4、历史上死得比泰山还重的人物有: 5、读了这段话,我想用“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片断中划线的句子是司马迁的的心里想法,这里用了引号表示的作用是 ,请你写出下面几句话中引号的作用。

(1)写文章开头要简洁明了,这就叫“开门见山”。 (2)有些人在公交车上,尽管自己还没有到站,就抢在车门口,为的是方便自己下车,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好。

2、文章划线的句子出自司马迁的一句名言,请你把他的原话写出来。 3、“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就这样死了”是怎样的一种死?完成下面的填空。

司马迁想:我如果就这样死,就是 的死;就是 的死,才是重于泰山的死。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 , ,好像在考虑如何 ,战胜敌手;有的 , ,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 ;有的 ,勇武干练, ;有的 ,好像在 „„ 1、用“ ”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用“ ”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3、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1、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2、本段中采用了多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1)“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采用了 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2)“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采用了 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除此之外,本段还采用了 的方法,如“ ” 3、请用“ ”画出埃及人建造金字塔辛苦艰难的句子。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在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演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习惯。 1、“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几乎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 2、形容乐曲可以用许多词语,本文就用了这样三个: 、 、 3、本段从 、 、 、 这样几个方面写了从们对音乐的喜爱。 的死;就是 的死„„这样的死就是轻于鸿毛的死。而只有

15

4、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都是采用“先总后分”的方法介绍维也纳的。请你学习这种方法,将下面的片段补充完成。

课间的校园是欢乐的海洋。

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边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太阳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从片段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 )

2、“初升的太阳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这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句话可缩为:

3、我推开病房的门,为什么怔住了? 4、用“ ”画出对妈妈细节描写的句子,用“ ”对爸爸细节描写的句子。 5、“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写下来。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高深莫测: (2)幽默风趣: 2、片段中省略号省去的内容可能是 3、用“ ”画出片段中描写母亲的比喻句,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 比作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 。

4、是母亲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的童年,是母亲培育我们茁壮成长,是母亲把我们引上了成功之路„„请写一首诗或写几句话来赞美伟大的母亲。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姑娘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外里穿的拖鞋。

1、用“ ”划出描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用“ ”划出描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最能反映爱因斯穿戴不整齐的词语有 、 、 等。

3、读了这篇课文,爱因斯坦留给我们的印象是 ,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除了他,你还知道哪能些伟大的科学?请写出四个。 、 、 、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 落)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yi yi yi)路上又驮伤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bei bei)得像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 取)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1、用“√”画出文中括号里你认为准确的字。 2、用“\\”画去文中带点不正确的读音。

3、读画“ ”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16

4、如果大黑骡子会说话,它会对彭德怀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这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1、文中“狂风”、“巨浪”、“撕扯着堤岸”等词语突出了

3、学了《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抗洪官兵 的崇高精神,我们可以用 、 、 、 等成语来赞美他们。同时 我想到了 (谁)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以 为荣,以 为耻”

1、这段话写了两层意思,用“‖”分层,并用小标题根据概括层意。

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si shi)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官兵日夜兼(jian qian)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1、用“\\”画去片断中带点字的不正确的读音。 2、按要求写词语

表示时间极短的词语: 、 、 、 表示万分危急的成语: 、 、 、 3、用“ ”画出片断中的一个比喻句,并仿写一句 4、“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这几句话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5、从这段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战士就是 ,就是 ,就是 。

小外孙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的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1、小外孙讲的话用了 的修辞手法。1%

2、“闭上了”是指 ,“偷偷睁开”是指 ,“圆圆地睁大一次”是指 。3% 2、从这里看出小外甥是一个 的人。1%

月亮出来了,安(详 祥)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闪烁的光(班 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陷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 渡)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1、画去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正确的字。

2、这一段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 和 两处景色,作者笔下的月下江景给人的感觉是 。

3、按要求摘抄语句

(1)月亮的“静态美”: (2)月亮的“动态美”: (3)月亮的“朦胧美”: (4)月亮的“色彩美”: 4、想一想,你看到过什么样的月景,在过什么样的感受?用一段话写下来。

先回来的鸟儿在林内不停地鸣叫 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 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女儿 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 边飞边鸣 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 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1、给这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2、仿照“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这样的句式写一组句子:

17

2、解释词语 (1)见闻: (2)会合: 3、用“ ”线画出实实在在的描写,用“ ”画出作者的联想。 4、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形容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妙( ) 储藏( ) 渴望( ) 珍贵( ) 2、这样美好的日子指 3、“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说明 4、“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这里权威指 ,幸福和痛快指 。 5、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6、写出含“水”的成语:

日月潭是岛上的天然湖泊。湖中有两个小岛,把湖面分为日潭和月潭。湖水清澈,湖面平滑如镜。岸边绿草如茵,花朵美丽。四周群山环绕,林木葱郁,山水相映。日月潭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成了著名的游览胜地。

1、在片段前面的横线上给片段加个题目。 2、用“ ”画出这个片段的中心。

3、 写出片段中4个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 4、摘抄片段中的比喻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句话中,作者把 比作

第十五课时

口语交际

例题:班级组织郊游活动,但小晴同学对这项活动不热心,不想参加,你作为小晴的朋友劝她一起参加,你应该怎么说?

答案示例:“出去走走吧,这是与同学交流的一次好机会,何况外面的空气清新有利于身体健康”。 1、小明是班里的宣传委员。一天下午,他正在教室里办黑板报,小胖来叫他去踢球。小明虽然很想去踢球,但他看看眼前的黑板报,还是委婉地拒绝了小胖,小胖也一点儿都不生气地离开了。小明是怎么说的呢?

2、小明生病了,妈妈要带他去医院检查,需向班主任老师请一天假。于是,小明就让同学小军代他向老师请个假。小军在路上碰到了王老师的女儿小菲,他让小菲代小明向她妈妈请假。请问:小军、小菲该如何转述小明请假的事?

小军对小菲说: 小菲对妈妈说:

3、小明刚刚学会拉小提琴,很有兴趣,常常拉琴至半夜。张大爷一早看见他就说:“小明,你学琴可刻苦4、富人问乞丐:“为什么狗看见你就咬呢?”

乞丐说:“如果我有几件好衣服,那畜生就尊敬我了!” 5、请把下面这个“通知”转述给你的爸爸或妈妈。

了。”你听出张大爷的言外之意是:

乞丐的话中之意是:

18

第十六——十八课时

十、 作文备课 知识要点: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要写好一篇作文,除了平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认识和掌握事物的特点,积极积累写作素材外,还必须具备审题、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文章结构、编写作文提纲和修改文章等基础知识。

1、审题。审题就是分析题目:弄清题目:含义、范围和要求,由此决定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切题。包括:

(1)审题目:的关键词,关键词就是所说的”题眼”,是写作的重点; (2)审题目:的写作范围,即时间、地点、数量、人称、内容等范围; (3)确定写作的体裁。

2、确定中心。中心就是文章的主题,是统率全篇的 “灵魂”。主题应具备正确、集中、鲜明等特点。怎样才能做到有中心呢?

(1)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中心;

(2)从新人新事新风尚中或状物写景中提炼主题;

(3)依据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去确定中心。 3、选材。材料就是文章的内容,直接关系着主题的表达。 1)选材要围绕中心,与中心无关的要毫不吝惜地砍掉; 2)选材要真实,、不能任意夸张,胡乱编造;

3)选材要新颖、典型、能够反映人或事物的个性特点,不落俗套。

4、结构。安排文章的结构就是组织安排材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先说,哪些后说;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等。安排材料常见的方法有: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适合于叙事、活动类文章,分顺叙、倒叙、插叙、夹叙夹议四种 (2)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时间性很强的文章;

(3)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游记、参观访问记以及描写静物、场所和环境的文章多采用这种方法; (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说明文和用几件事写人时文章多采用这种方法。

5、列提纲。提纲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题目;二是中心思想;三是内容要点及写作的顺序 (段落、条理);四是详写,略写的提示。列提纲可以使中心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6、开头、结尾、过渡的照应。

(1)开头要引人入胜;常见的方法有:a开门见山,直入正题;b提出问题,引人注意;c说明情况,交待背景;d描写环境,喧染气氛;e巧讲故事,引人入胜;f先说结果,倒叙开头。

(2)、结尾要耐人寻味,常见的方法有:a自然式结尾;b总结 结尾;c含蓄式结尾;d点题式结尾。 (3)过渡力求自然,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基本方式是过渡词、过渡句和过渡段。

(4)照应是为了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脉络和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常见形式有结尾照应开头、后文照应前文、文章题目:照应等。

7、修改。按照题目:要求和写作知识检查文章的观点、材料、结构、语言、标点符号等,发现什么问题,就修改什么。可采用增、删、调、换等方式。 命题作文

1、命题作文是小学生作文的一种基本形式,要求学生根据指定的题目:作文。分全命题和半命题两种。半命题作文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一半或一部分则由学生自己去补充,然后进行习作。它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在选材上有较大的自由度,

2、小学阶段的命题作文:主要是写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内容,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3、记事:

19

1)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做了什么事等基本情况交待清楚。 2)一般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3)为了表达中心思想,要详细地写清楚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在记叙事情经过对要把主要情节、主要场面写具体。

4)要抓住那些最能反映中心思想的环节进行具体描写。 5)有些文章在记叙事情时,还要写好事请发生的环境

6)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开头,结尾要简洁、明了,中间部分要理好层次。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4、写人:1)要抓住人物特点,即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风貌的方面来写,做到写谁像谁,不能千人一面。(2)要写好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等,特别是人物的行动和语言。(3)不但要注意人物的外表,还要注意人物的心理活动。(4)、要善于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思想品质。 5、写景状物:(1)要选定观察点,对所写事物按一定顺序观察,力求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2)在熟悉 “景”、“物”的基础上,要善于对 “素”、“物”进行分解,从形状、颜红

静态、动态,外形、生活习性等方击进行具体描写。(3)要合理安排顺序,或是根据景物特点决定顺序,、或是根据观察顺序安排写作顺序。、(4)要进行合理联想,借景物抒情寓理,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5)要恰当¨使用形容词、动词等词语,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玄法,使文章生动感人。 6、写人记事中都会碰到写活动。写好活动要把握以下几点: 1)明确活动的内容; (2)把活动的过程写清楚; 3)紧扣中心、详略得当, 4)写好活动中人物的感受; 5)可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基础题

l、题目:三月里的一件事 要求 一件事写下来。

(2)围绕中心写具体。 (3)字数不少于400字。 2、题目: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 要求:(1)内容具体真实。 (2)语句通顺,叙述完整。 (3)字数在450宇左右。 3、题目:小帮手

要求:(1)通过一两件事写一个人。可写自己也可写别人。

(2)可写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协助老师做工作,也可写为孤寡老人做事等。 (3)思想健康,内容真实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4)400-450字。 4、题目:记一件快乐的事

要求:(1)选好材料,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2)注意写好开头和结尾。 5题目:愉快的一天

要求: (1)选择一天中的一两个事例来写。 (2) 中心明确,叙事具体。

(1)今年三月里,学校开展了 “学雷锋”、“学赖宁”、“植树” 等活动,请你选择其中

20

(3)450字左右。 6、题目:我学会了

要求:(1)先审清题意,再从学习、劳动、文体活动或其他方面选择一件事来写。 (2)要围绕中心,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具体地写出学的过程和心情。 (3)500宇左右。 7、题目:秋天的田野

要求:(1)注意观察的顺序,把景物与清楚,写具体。 (2)注意情景交融。 (3)字数400字左右。 8、题目:小闹钟

要求:(1)仔细观察,抓住小闹钟精巧的特点来写。 (2)字数450字左右。 9、题目:马路见闻

要求:(1)有中心有条理的记叙所见所闻。 (2)思想健康,内容具体,语句通顺。h (3)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400字左右。 10、题目:我的学校

要求:(1)按方位顺序介绍校园环境。 (2)字数450字左右。 提高题

1、题目:我和同桌

要求 :(1)用一两个具体事例,反映我和同桌的关系。 (2)字数450字左右。 2、题目:我心中的秘密

要求:(1)真实,不说假话。 (2)要有具体的事例。 (3)字数450字左右。 3、题目:童年趣事

要求: (1)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2)内容具体,条理清楚。 (3)450字左右。 4、题目:自我画像

要求: (1)抓住自己 的特点来写。 (2)要有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 (3)字数不少于400字。 5、题目:我的家庭

要求:(1)写出家庭的特点。

(2)叙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 (3)500字左右。 6、题目:集体的温暖

要求:选择一件或两件你看到或亲身经历的具体事,反映出集体的温暖,内容要真实具体;理要清楚,语句要通顺,耍写出真情实感。 7、题目:那件事,我总忘不了

21

要求:要有具体内容,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注意前后照应,语句通顺,字迹工整,会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8、题目:礼物

要求:写一篇记一件事的记叙文。必须写亲身经历的事情。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层次清楚,语句通顺。

9、题目:再见了,老师

要求: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有多少往事历历在目,有多少心里的话想要倾吐。请你选择一件或几件事,围绕一个中心,向老师诉说你毕业前夕的心里话。 10、题目:老师教我

要求: 在小学六年里,有许多老师教过你,课上课下他们教你怎样学习、如何生活,或教你作文,或教你解题,或教你唱歌、画画,或教你踢球游 戏„„请选取一位老师,记叙老师在某一方面教你的经过。叙述要完整、清楚。

11、题目:我爱家中的

要求:选择家中一喜爱之物,写出它的特点及可爱之处,并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要有真情实感。 12、题目: 真了不起

提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有能耐、有特长的人,请你围绕 “了不起”选择二三件事,把人物的本领叙述下来。注意人物动作、语言及心理的描写。

要求:先把文题补充完整,再作文;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他确实了不起;对人物描写要围绕中心。 13、题目:美丽的

要求:写一处景物,如公园、果园、校园、田野等。要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把最能表现景物特点的地方写详细,写具体,写出景物的静态和动态,并展开合理的想像。 14、题目: 的星期天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 “快乐的星期天”、“紧张的星期天”、“有意义的星期田”等。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真实具体。 15、题目: 游记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叙述要有重点,有顺序;字数在500字左右。 16、题目:我被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件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如 “我被表扬了”、“我被推选为班长”、“我被误会以后”

(2)根据题意,有中心有条理地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要写出真情实感。 (3)500字左右。

17、题目:第一次学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写清楚;450字左右。 18、题目: (自命题)

在你周围的人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喜欢他 (她)?用具体事例与出来。 要求:(1)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2)字数不少于400字。 19、题目: (自命题)

要求: (1)以一堂课 (知识课、活动课、兴趣课等)为内容,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记叙文。 (2)根据自己作文前的构思,先填写下列内容:本文通过记叙一堂 (什么课),反映这堂课 (课的特点或自己的态度)。 (3)命一个合适的题乱 填在横线上。 20、题目: (自命题)

要求: 生活中一定会有一些事情使你感到高兴,或使你感到自豪、痛心、委屈、气愤 任选其

22

中一件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中心明确,叙述清楚。字数500字左右。 看 图 作 文

l、看图作文是先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根据图画的内容或意思来写一名作文。

2、看图作文有单幅图作文和多幅图作文两种。(1)单幅图的画面一般不能表现出完整的情节,需要仔细琢磨画面上的人物、时间、事件、景物等,想一想图前是什么内容,图后是什么内容。在确定主要内容后;列出故事环节的提纲,然后遂段记叙。记叙时要以单幅图作为描写的重点,画面上有关细节要写得详细些。(2)多幅图是通过前后连贯的几幅图,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注意观察画面上所表现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始、经过和结果,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了解全过程,写作时每幅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对能突出中心思想的重点画面可详细描述。

3、看图作文常常在图画部分外,还有文字说明或要求。这些说明或要求,有些作画面内容的暗示,有些提供作文的一些条件或,写作时必须看清。

4、要抓住图中的主要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根据人物的表情、行动想像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语言、心理活动,根据事情的发生想像出发展、高潮和结果,这样写出的文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饱满。 5、要拟定适合图意的提纲,恰当地组织材料,安排层次,分清详略。 材料作文 知识要点:

1、材料作文就是命题者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完成写作。材料作文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扩写、缩写、改写、续写。

2、扩写就是把情节简单的短文或片断,通过合理的想象,扩充成一篇内容充实、结构完整的文章。扩写不能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要注意情节发展的合情合理,人物性格前后统一。

3、缩写就是把内容较复杂、文字比较长的文章进行压缩,、保留其主要内容,字数,缩成一篇短文。缩写要保留原文的要点,突出重点、不一定都用原文的语句,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写,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情节要完整,语气要连贯。

4、改写就是改变原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改变人称、改变体裁、改变记叙的顺序、改变语言形式等。不管怎样,都必须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保持不变。

5、续写就是根据原材料提供的范围、线索、人物性格及作者的思路等,续写出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心理、语言,使原文能够合理发展。续写部分不能与原作相矛盾,续写的语言特色要与原文基本保持一致

基 础 题 1、材料

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凡卡》) 要求:

(1)把上面的一段话扩写成450字左右的记叙文。

(2)把 “我”和 “老板娘”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写具体,注意细节描写。 (3)题目:自拟。 2、材料

李刚手里拿着一束鲜花,和他的伙伴一块走着,说着:“„„”

要求:(l)根据上面的材料,就一种 “可能”,展开合理想像,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围绕中心,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字迹工整。 (3)题目:自拟。 3、材料:

一天放学后,我在家里做作业,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想到妈妈没带伞,就拿了伞到车站去接她。我等了好几辆车都没有接到妈妈。我想回去,但想到妈妈平时很辛苫,今天不能让她淋雨,就坚持等。直

23

到天黑,又盼来了一辆车,我终于接到了妈妈。 要求:(1)根据上面的材料,将短文扩写具体、 (2)题目:自拟,字数500宇左右。 4、材料:

星期天是植树节,爸爸单位组织干部去新开发区植树。我也一起去了。在爸爸的帮助下,我种了两棵树,心里很高兴。

要求:以《植树》为题,扩写这个材料,字数450字左右。 5、材料:

我有一个漂亮的塑料铅笔盒,它是长方形的。盒盖上印着一只小熊猫,还有十个拼音字母。铅笔盒里放着铅笔、尺子、橡皮„„我非常喜欢它。

要求:根据上面所提供的材料,以 《我喜欢的铅笔盒》为题,写一篇450字左右的文章。

6、材料:

明明放学回家,走进大楼,打开信箱取报纸。信箱里有一封信,信封上写着 “北京市霞光里公寓 吕雄 (收)”,这不是咱家的信呀!信封上也没有写几室,这幢公寓楼有18层楼呢!往哪儿送呢? 要求:

(1)根据所给的材料,展开合理的想像,抓住重点有条理地叙述。 (2)题目自拟,字数500字左右。

7、材料;垃圾箱前垃圾箱上,正面钉着一块宣传标牌:“讲卫生,爱清洁,垃圾入箱”,白底红字,十分醒目。我单手端着满满一簸箕垃圾,不知是簸箕太重还是懒得靠近,离垃圾箱还差两步远,我就冲着箱□,用劲把簸箕一倒。“叭”地一下,满簸箕垃圾,一大半撒落箱外。我刚要转身往回走,„„ 要求:仔细读材料,理解题意,续写一篇450字左右的文章。语句通顺,字迹端正。 8、材料:《少年文史报》来了!

《少年文史报》来了!班长李明捧着厚厚一叠报纸走进教室,边数边发。“嘶——”没等他松手,我急忙上前,猛地一抽,报纸破了。这下发给谁呢?我俩你看我,我看你,都呆住了。 要求:(1)根据题目:及第一段内容,续写成一篇450字左右的文章。 (2)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神态等的描写。 9、材料:

一位同学在回家的路上,不幸被车撞伤,送进了医院。消息传来以后,在同学中间出现了许多动人的事情。 要求:

(1)以上面材料为起因,抓住捐款、护理、补课„„中的一个方面展开合理想像,写一篇完整、具体的记事文章,,、表现同学之间的友爱精神。 (2)字数不少于400字,题目:自拟。 10、材料:

学校举行的 “光明杯 ”足球赛在六 (1)班和六 (2)班之间拉开了战幕,时间只剩下最后10分钟了,我们六 (1)班却以1:2落后。看,又一次进攻的机会,王磊带球直奔对方球门冲去„„ 要求:(1)根据上面的材料,从观众的角度续写一篇文章。 (2)题目:自拟,字数400宇左右。 提 高 题

11、材料:人人都夸她

我们班里的丽丽样样都好。语文老师夸她,体育老师夸她,乐队队员夸她,邻居也夸她„„她真是一个人人都夸的好孩子。

要求:根据上面的材料,扩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12、材料:

24

少先队员张辉在家里敲碎了自己心爱的存钱罐,取出里面的钱,向外走去。„„ 提示:他取出平时积存下来的钱准备去干什么呢?事情的经过怎样?事情的结果又怎样? 要求:

(1)根据上面的材料和提示,展开合理想像,写一篇450字左右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2)围绕中心,思想健康,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标点正确,字迹工整。 13、材料:

秋游那天,同学们在树丛里捡了许多美丽的落叶。第二天,教室的地上满是树叶。班主任丁老师见了,捡起树叶,引导同学们用树叶剪贴成画。第三天,老师的讲台上摆满了有趣的 “叶贴画”。丁老师满意地笑了。

要求:(1)根据材料,展开合理想像,把文章写具体。 (2)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字数在500字左右。 (3)自拟题目。 14、材料:

时间:风雨交加的下午 地点:马路上

人物:少先队员张涛和王文

事件:一位盲人老爷爷身着雨衣,手拄拐杖,肩背布袋,在人行道上行走时突然滑倒在雨地 里。张涛和王文连忙跑上前去搀扶老爷爷。 要求:

(1)根据上面的材料,展开合理想像,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 (2)题目:自拟。 15、题目:啄木鸟行动 材料:

开头:“啄木鸟行动”开始了!听到这个新名词,你或许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吧?告诉你,啄木鸟专除害虫,咱们的 “啄木鸟行矿呀,是上街找错别字。

结尾:今天下午的 “啄木鸟行动”收获可真不小,我们找到的错别字不下二十个。错别字满街都是,严重地影响了市容。恳请叔叔阿姨们规范地书写,早日使祖国的文字规范化。

要求 :根据所给的开头展开合理的想像,续写文章,注意与所给的结尾自然衔接。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