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集合》教研听课评课稿202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有幸聆听了盛子明老师的执教的《集合》一课,纵观本课的教学过程,感触颇深,获益不少。
《集合》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学习内容。这个内容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从本节课的整个课堂教学来看,盛老师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大胆放手,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和建构中理解集合图的本质,突破教学的难点。
一、 关注认知基础、轻松驾驭课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基(需)求。要以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学习。
二、激趣引入,渗透重叠思想
盛老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时,采用一个有趣情景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环节时间不多,却达到了既激发兴趣,又为下面的新知做好了很好的铺垫。
三、教态自然大气、交流亲切自然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启发有这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充分体现新的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通过组织引导观察→寻找规律→发现规律,我觉得这是一堂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四、合作交流,体验和建构集合图的思想
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有几人重复,引导学生整理集合图,动手圈一圈,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并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用各种方法计算总人数。
五、让学生经历过程 环环相扣
充分感知和体验韦恩图的作用,把具体问题上升到抽象,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而且整个过程不断有思维的碰撞,环环相扣,扎实有效,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
六、练习环节形式多样
盛老师设计的练习形式丰富。不同形式的练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形式丰富的练习环节就能很好地将孩子的注意力再次吸引到学习中。
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充分关注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孩子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
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有不妥或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行多多指正,恳请盛老师多多包涵,谢谢!
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