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发霉了教案设计
设计者:吴鄞甫
教案名称 面包发霉了 科目 小学科学 课时 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学对象 四年级学生 教案设计者 吴鄞甫 这节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而本章研究的是“食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对于面包这种日常常吃的食物是我们食物的一个典型代表,“面包发霉了”处在第五节,是本章唯一单独提出来的一种食物,可见其很具代本节教材虽不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但却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点,和生活实际联系很密切。学好这一节知识对于认识食物要在安全范围内食用有一个很好的作用。 表性,二、学情分析 1.学生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2.在前几节他们已经对食物有过了解。 3.学生们已经知道变质的食物不能吃。 4.小学生对做实验很感兴趣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行实验记录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5.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发了霉的食物为什么不能吃。 2.学会做一般的简单的实验,增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获得变质的食物不能吃的常识的过程中,通过做面包发霉的实验,发展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通过观察面包长霉的过程,增强对变质食物不能吃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看到发霉的面包,并知道面包在什么条件下易发霉 难点: 如何能让小学生成功的完成面包发霉的实验 五、教学策略 1.采用“实验法”力图让学生细致的观察到面包霉变的过程,是本课主要使用的方法 2.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实习作业法、分析法 六、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对本节要做的实验有所了解,每个小组白纸一张铅笔一只,全班分成4个小组 教师准备:有投影仪的教室、四个放大镜、四张实验记录表、两块大面包、一块发霉面包、牙签一包、滴管、恒温箱、水、四个塑料袋。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反馈 带领学生说说我们日创设情常生活景 中常吃导入新的食物课 有哪些 在老师的带领下说出我们平时常吃的食物 通过这 个联系生活实际的话题,使学生轻松容易的就进入课堂
1.把发1.用放霉的面大镜观包切成察发霉四块,把的面包可以食和可以用的面食用的包也切面包,成四块并把看分别分到的情给四个况对照小组,同的记录时给每在白纸个小组上。 一个放 大镜。 2.观观察发2.巡视:察:认霉的面正学真细心包 纠生实验观察、操作过记录观程中的察结不规范果。 行为 3.不同3.把小小组对组的观照记录察记录结果,放到投并在老影机上,师的带参与对领下总比不同结出发小组的霉面包记录结的特果。 点。 1.对比 观察,好看出变质面包的问题 2.指导规范他们的实验操作行为 3.对比观察结果,总结答案
1.提问1.学生“我们结合自日常生己的经活中有历随便没有见描述。 到过发 霉的面2.学生包呢? 自由回2.如果答 见到过, 那面包 又是怎 样发霉3.学生面包发的,是不听老师霉的条是放久的讲述 件 了,过了? 保质期? 3.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得出猜想答案(湿度、温度、时间) 1.联系 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式提问,规范思考方向 3.快速的合理的提出假设的答案,有利于接下来的实验
面包发霉实验 1.把开1.用牙课那时四的块签霉取面发包好面包上碎屑分个给小四组均放匀到的好(小组面包上 编1、号2、为3、 4),并给2.2、3、每组个一小根4管用均滴匀牙签 的滴102.3、给42、小滴自水己在小组一杯组的面水只滴管和一 包上3.学 生 把自己3.个给小每组小面组包的放一只塑到袋子料袋 里好并标系上 小组序 4.完成号4.1 、2后,分配放在自各把小自组己己子上;的桌3的面包放到高放自到的各位温箱;恒4温放置上 到低温 5.给每恒温箱5.小组 个小组选人负一张实责实验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1.面包1.学生发霉的听讲 原因 2.学生2.提问:不必回常生答、直知识小日活中还接下结、 有那些课,作拓展 食物在为课后存放过思考题 程中会变质?
板书设计 1.通过 前面的工作,得出结果 2.给学生一些未解决问题,开发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精神 发霉的面包 一:观察发霉的面包结果 有霉臭味,表面具有彩色斑点 二:面包发霉的条件? 有霉变面包的存在,较暗的潮湿的高温的空气环境 三:知识小结 面包发霉是因为有霉菌的存在 设计思路 食物这一章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这中间有许多常识性的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一直贯穿中一个思路,既要告诉学生相关的科学知识,也要让学生懂得相应的常识性的问题。 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