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事记。(比大事轻点的重要事件)
公元前622年发生的大事记主要包括以下两点:鄀国外交转折与都城迁移:鄀国,一个位于河南淅川的小国,在这一年背离了强大的楚国,转而亲近秦国。由于这一外交决策,秦国对鄀国发起了攻击,迫使鄀国将都城从商密迁移到上鄀。楚国扩张势力,灭亡六国与蓼国:六国背弃楚国,亲近东方的其他国家,结果被楚国抓住机...
1、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北宋乾德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为加强集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被视为宽和典范。其后...
一、寓论断于叙述,于叙述中见观点。二、适当直接评论,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即夹叙夹议。 三、对于客观史实的叙述,可以详尽一些,也可以简略一些,但无论内容详略,文字都应力求简明。四、为了使大事记正文眉目清楚,编写大事条目应坚持“一条一事”的原则,即在一个条目中着重记述一件事情...
战国开始的年代说法不一:《史记*六国年表》始于周元王元年(前475年);司马光《资治通鉴》起于周威烈王23年(前403年)承认韩、赵、魏为诸侯;吕祖谦《大事记》起于周敬王39年(前481年);林春溥《战国编年》和黄式三《周季遍略》都起于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现在一般以周元王元年(...
”《左传》僖公七年称“夫诸侯之会,其德行礼仪,无国不记”。《礼记》也有“史载笔,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等说法。《史记·秦本纪》还把秦文公十三年(前753)“初有史以记事,民多化之”作为一桩大事记载下来,以示重要。史官记事制度的发达,使...
这个说法能从史书工笔之上发现迹象,比如含元殿前麟趾见,便改国号为麟德,又好比以陈州言凤凰见于宛丘,于是又改国号为仪凤,由此可见,将变更国号视为一种大事记,亦未尝不可。至于另一种说法则意义更为深远。高宗执政之初还不曾频繁变更国号,那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无疑是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众所...
———概述的位置不宜讨论,一定是放在全书正文的第一篇的。近年志界流行写简志之类说法,头脑虽然比较颟顸,但出发点总是好的,希望读者能够用更少的时间去了解一地、一行业的大致发展脉络。实际志书的概述就是起到这个作用的,所以应该放在最前面。———大事记的位置摆法,目前志界的确有前置和后置...
节气,所以有"九九闻雷,响声持久"的说法。明代出现了"画九"的习俗,就是在冬至后开始画素梅,每九天画一朵梅花,共画九朵,画完最后一朵梅花时,春天就到了。此外,清朝时期还有"九九消寒诗图",每九天四句诗,内容从古代的"三皇五帝治世"到本朝代的大清,可以说是一部富有雅趣的历史"大事记"。
有说法称赵孟頫出生于建康(今南京),但多数认为他出生于吴兴,此事有待考证。宝祐三年,南宋宦官董宋臣夺取民田,招权纳贿,被称为“董阎罗”。御史洪天锡指责:“上下穷空,远近怨疾,独贵戚、巨阉享富贵耳!”忽必烈在京兆兴办学校,任用理学家许衡为提举。宝祐四年,南宋侍御史丁大全罢免了...